石门揭煤设计、揭煤措施
编制基本规定
石门揭煤设计编报内容
第一条、说明
(一)概述
简述石门工程用途,施工标高、方位、范围,巷道断面形状、尺寸、支护方式。迎头位置及测点控制。周边开采关系(包括煤柱、采空、地面钻孔)及采掘活动。施工队伍资质。
煤(岩)层倾向、倾角、厚度,所揭煤层顶底板岩性、结构,邻近层。简述区域地质情况(水文地质),巷道前方影响到揭煤范围内的构造及控制程度。
构造单元区域煤层瓦斯含量、涌出量、突出指标参数(实测的最大瓦斯压力),突出发生点。预计揭煤处的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初步评价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程度。
巷道掘进供风(局扇、风筒、风量)情况,局部通风系统,揭煤回风影响到的相关区域。
(二) 揭煤工序安排
简述揭煤防突工序,附防突工序流程图。
要求:明确给出设计的必要技术参数:煤层倾向、倾角、厚度,石门施工方位、坡度及断面特征,巷道布置与煤层位置关系。巷道内测点应延测至迎头。
第二条、前探钻孔
前探钻孔主要作用:探明前方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掌握瓦斯(突出)显现情况,初步控制层位,为防突后续工序提供更加准确的设计依据,提高设计针对性。
明确前探孔数量,实施时距煤层的法距。附钻孔施工方位、俯角或仰角,预计见煤深度、止煤深度、终孔深度参数计算表和平剖面布置图。
要求:地质条件简单情况下,距煤层最小法距不小于10m实施前探钻孔,其数量不少于三个。地质构造复杂或控制程度较差时,距煤层最小法距不小于20m实施前探钻孔,其数量及布置形式以保证能够控制揭煤巷道轮廓线周界10m范围地质情况为原则。
前探孔必须全取芯钻进,认真记录钻孔开孔位置、见煤深、止煤深、孔长。根据前探资料成果及时绘制相关图件。
第三条、测压、取样
明确测压孔数量,开孔位置(距煤层的最小法距),施工方位、俯角或仰角,终孔深度。
具备条件的,可以利用前探钻孔兼作测压孔;同时利用测压钻孔取样,测定△P、f值。
简述测压方法、封孔工艺,附测压封孔工艺图。
要求:测压钻孔数不得少于2个,选择岩层完整的地方开孔。封孔深度应大于5m。加强压力观察,设立台帐,绘制压力变化曲线。
特殊情况,应采取技术手段区分水压和瓦斯压力以及邻近层综合瓦斯压力和单层瓦斯压力。
第四条、突出危险性预报
明确预报方法。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以下方法之一作为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报。
(一)计算D、K指标值。
(二)钻屑指标法
(三)根据确切掌握的周边瓦斯、突出情况及开采影响和地质复杂性直接认定。
要求:凡直接认定为无突出危险的,必须依据充足。
第五条、防治突出措施
突出危险工作面,或实测瓦斯压力≥0.74MPa或各类钻孔施工过程中出现喷孔等动力现象的,必须采取防突措施。
简述防突措施实施位置(距煤层的最小法距),具体措施设计方案。如以钻孔类方案:
(一)采取抽采或排放措施的理由和依据。
(二)设计的钻孔卸压控制范围,钻孔孔底间距,布孔方式(迎头及巷帮钻场孔的数量、布置形式)。
(三)计算列表:钻孔施工方位、倾角或仰角、见煤和止煤深、终孔深度。附钻孔布置(平、剖、断面)示意图。
(四)计划抽采时间。附抽采系统设计。
(五)抽采钻孔实施控制范围和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要求:石门揭煤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抽采措施。具有严重突险性的,应首先考虑条带密集穿层钻孔抽采方案。
两帮钻场钻孔截流的连续抽采+迎头卸压钻孔措施:钻孔必须控制到巷道轮廓线周边以外3-5m范围的煤层内,揭煤期间的帮钻孔应保持连续抽采。
第六条、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
因预报有突出危险或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而采取防突措施的,必须对措施进行效果检验。
(一)满足计划预抽时间后,应计算卸压影响范围内煤体瓦斯释放率。卸压影响范围内煤体应按措施控制范围轮廓线外推5m考虑。
(二)瓦斯释放率大于30%后,必须采用定量方法对措施效果进行检验。定量检验指标:
1、实测瓦斯残余压力。(瓦斯残余压力钻孔在巷帮钻场内施工,孔底落在巷道周边3-4m之间,且与其它钻孔间距不得小于0.5m)
2、K1(△h2、qm)
要求:满足计算设计卸压范围内煤体瓦斯释放率η0>30%时,方可采用定量指标检验。效果检验任一指标超限,或钻孔出现喷孔等动力现象的必须重新采取补救措施,直至检验合格。
迎头距所揭煤层最小法距1.5m(急倾斜煤层2.0m)时必须再次采用上述指标进行无突出危险性验证。
第七条、安全岩柱
明确防止误揭煤层而采取的准确控制最小安全岩柱厚度的具体措施。
第八条、防突系统及安全防护
(一)通风系统:
简述揭煤前后通风系统差异。明确揭煤系统安设正反向风门数量、位置、规格质量。局部供风设计和各交叉点的风量。
(二)供电系统
简述揭煤区域揭煤前后供电系统,电缆、开关、设备布置。
超载、漏地保护计算。
(三)监测监控
明确瓦斯探头安设数量、位置,设置的报警点、断电点、复电点以及断电范围。
(四)安全设施
放炮喷雾、净化喷雾、隔爆设施、压风自救或避难峒室。
(五)远距离放炮
明确远距离放炮起始和终止位置,明确放炮地点,停电、撤人、警戒范围,明确每班计划放炮次数。
炮眼布置设计图表。
(六)避灾
通风系统图中明确标示避灾路线。对揭煤队伍及进入揭煤区域个体人员防突知识培训的具体要求。
(七)组织管理
成立揭煤领导小组,总工程师任组长,附成员名单。明确设计贯彻程序和防突、地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