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煤工序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未检查周围环境。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煤体松动、煤壁伞檐、架间活矸危岩砸伤。
预控措施:工作环境5m范围内顶帮支护安全可靠,工作现场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发现活矸危岩及时处理。
2、危险源:两巷超前支护不到位。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局部冒顶、片帮砸伤。
预控措施:正、副巷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柱带0.6m短π梁支护(双链),迎山有力、初撑力符合规定,柱体完好,并穿鞋支设,超前支护长度25m(其中单排为25m,双排15m)。距两帮各1m支设,柱距1.0m,两巷单排均靠工作面煤壁侧支设,并采用硬连接装置。
3、危险源:未对支架初撑力进行安全检查。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支架顶梁下沉,发生局部冒顶事故。
预控措施:经常检查支架初撑力必须达到26MPa以上,支架接顶严实。
4、危险源:采煤机与工作溜子闭锁失灵。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运输事故。
预控措施:开机前,认真检查采煤机必须能控制工作溜子,确认完好后,方可开机割煤。
5、危险源:架间通信不使用或不完好。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停机不及时,使事故扩大。
预控措施:①工作人员必须规定使用架间通信;②开机前,认真检查架间通讯的完好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
6、危险源:割煤过程中,粉尘伤害。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工作人员患矽肺病。
预控措施:机组内、外喷雾及支架架间喷雾完好,并正常使用。工作人员应加强个体防护。
7、危险源:割煤过程中煤块、岩块及支护材料飞溅。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飞溅崩伤。
预控措施:①机组匀速牵引,人员严禁站在滚筒附近;②两巷超前支护材料及时回收。
8、危险源:高压液管连接松动或破损。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烧伤或打伤。
预控措施:认真检查高压液管完好情况,保持动态完好。
9、危险源:割煤后拉架不及时。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端面距超规定,顶板漏矸或片帮伤人。
预控措施:①拉架后支架端面距不得超过340mm;②拉架与割煤的最大滞后距离不得大于10m 。
10、危险源:拉架过程中站在本架操作。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被支架挤伤。
预控措施:拉架采用邻架操作,支架距机组后滚筒4.5m开始降架拉架,到位后及时扳动阀组手把,使支架接顶严实。
11、危险源:推溜时从两头向中间或从中间向两头操作。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溜子起拱或挤压碰伤。
预控措施:推溜时必须是同一方向,严禁从两头向中间或从中间向两头推溜,防止溜子起拱或挤压,移过溜子后必须成一直线,最大弯曲度不得大于3°,并保持溜子平、直、稳。
12、危险源:两巷封口支柱支护不到位。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顶板局部冒顶或老山侧滚矸伤人。
预控措施:当端头架距帮≤0.6m时,末端封口仅采用端头架支护。当端头架距帮0.6m-2m时,末端封口采用双排点柱,柱距0.5m,排距0.6m,末端封口柱与支架顶梁末端打齐,支柱均加0.6m小π梁(双链),并采用硬连接装置。
13、危险源:支架下方操作时个人行为不规范。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未系帽带,安全帽掉碰伤。
预控措施:①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系好帽带;②观察支架情况,弯腰慢行。
14、危险源:用支柱顶架。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柱滑或柱断伤人。
预控措施:用单体支柱顶架时,①是选择可靠支点;②是单体柱与支架接触点必须垫木托板或废皮带;③是支柱必须实行远方操作。
15、危险源:安全出口不畅通。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遇事故撤退路线受阻造成人身伤害。
预控措施:综采工作面安全出口的高度不得低于1.8米,宽度不小于0.8米。
16、危险源:在煤壁侧或工作溜子上作业或行走。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易造成煤壁片帮伤人或工作溜子偷开运输事故。
预控措施:①工作人员严禁在煤壁侧或工作溜子上作业或行走,必须在支架下方行走;②如检修确需行走,必须在作业范围内打贴帮柱,闭锁工作溜子开关,挂停电牌,并安排专人看护。